英國的體育教育,遠不止「運動」那麼簡單

轉載自: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924574

那些被歐美名校青睞的頂級學霸們,身上到底有哪些值得學習呢?我們最常關注的是他們耀眼的學業成績、課外活動戰績,但有一點,卻時常被我們忽略,那就是艱苦而持久的體育訓練。

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錄取新生的數據表明,近八成同學,都有著有非常豐富的體育訓練經驗,並且將鍛煉身體視作大學期間最重要的項目之一。

體育訓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曾分享過日本、美國的體育教育,今天再來聊聊英國,是怎麼利用體育來塑造孩子完整人格的。

「體育第一,學習第二!」

在我們的印象中,體育課似乎就是「玩兒」的——隨便跑跑步,拉拉筋骨,學學桌球,好像就完事了。而在英國的學校裡,體育與文化課同等重要,甚至有著「體育第一,學習第二」的說法——同學們茶餘飯後談論的,絕不是某某同學學習真好,而是某某同學打球打得太棒了,騎馬騎得太帥了!

而在被譽為精英教育代名詞的私立學校裡,體育訓練更成為了孩子們的生活方式。

英國校長協會的一則數據表明,英國私立學校學生每周平均運動時間長達5-6小時,最頂尖的私校之一——伊頓公學,就設有8門體育必修課和27門體育選修課,每周體育課時達到23小時。

這些訓練大多數是在體育場裡進行,不管刮風下雨還是霜凍;其中還有各種各樣的課前、課後體育俱樂部,周末的比賽,住校的學生早上6點起去跑馬拉松、打橄欖球,許多走讀學生也得在早上7點半到校參加足球、英式籃球的訓練,課後也許還有到5點半的曲棍球、板球、網球俱樂部。

周六早上,許多私立學校操場上從8點起就聚集著訓練的孩子們,如果趕上小雨或者微雪的天氣,孩子們到回家時基本與在草地裡滾完了的五花小狗無異,恨不能直接扔到花園裡拿水管從頭至腳沖個痛快。

這樣的體育訓練大概在孩子們6-7歲就開始了,所以私立學校的學生和家長們早習以為常,基本上體育制服都會買兩套以上替換,運動褲3-4條(膝蓋磨破洞簡直太平常不過),普通運動鞋一年最少3-4雙,還有專門的跑鞋、足球鞋、室內運動鞋、等等,不一而足。

其次,英國孩子也非常熱衷於有趣又充滿挑戰性的體育賽事。

最引人矚目的,就是每年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賽艇對抗賽。為了准備這場比賽,他們都卯足了勁,在泰晤士河一決高下,把比賽看作學校的巨大榮譽,因此「火藥味」特別濃郁。

如果某一方在今年的比賽落敗,則會被視為奇恥大辱,一定會臥薪嘗膽、刻苦訓練,以期來年一雪前恥。

而在校外,體育鍛煉也沒有停止。營地教育可謂硬是教育的精髓——通過體驗式學習和戶外探索項目,讓孩子們有目的地玩,並深度探索自己,培養獨立品格與堅毅力。

其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則是戶外野營。在這裡,你會看到,14歲到16歲的學生需要自己背著2-4天的食物、帳篷、日常換洗衣物——不少於12公斤,然後分小組在野外爬山、遠足,全程沒有任何成人或者老師協助。

更會看到,許多在家裡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孩子,突然化身生活小達人,在森林裡、河流邊尋找吃的,自己扎營,儼然現實版的「魯濱遜漂流記」……

從校內到校外,英國的體育文化,不僅強調鍛煉體魄,更是培養孩子獨立意識與堅毅力的絕佳途徑。

英國的體育教育,遠不止「運動」那麼簡單

風靡英國的戶外文化

越吃苦反而越開心

而說到戶外探索,當然不得不提英國最有名的賽事——  「愛丁堡公爵獎」(The Duke of Edinburgh’s International Award,以下簡稱DofE)。

這是由英國女王的丈夫——愛丁堡公爵於1956年成立,面向全世界14-25歲少年開放,重點考核四個科目——「社會服務」、「技能學習」、「體育鍛煉」和「戶外探險」,學生要獲取最高級別的金質獎章,還需增加一門「集體生活」。

英國的體育教育,遠不止「運動」那麼簡單

但它可不是權貴階層的游戲,反而被譽為「平民子弟的上升通道」。根據DofE官網的數據,認可DofE獎章的國家和地區已達141個,全球累計加入DofE的青少年已突破800萬——光2015年到2016年這一年就有超過25萬人加入,而且大部分都來自中產家庭。

這是因為DofE的精神是打破階層——不管孩子出身背景、家庭條件、身體素質、技能興趣,只關注孩子自己設定目標,挑戰自我極限,而不強調學生之間的競爭。

而仔細看其比賽規則,我們更能切實感受,這不是一場「萬人短跑比賽」,而是一場孩子和自己較勁的「馬拉松」。

英國的體育教育,遠不止「運動」那麼簡單

(比賽規則,金銀銅獎的細則)

無論是參加哪個層級,參與者都必須在25周歲生日之前,完成所屬級別的活動。越高的級別,對個人的挑戰要求也相應升高。這其中不存在與他人的競爭,孩子唯一要做的,就是戰勝自己。

少年商學院英國特約撰稿人李爽博士的兩個女兒就曾分別獲DofE的金獎和銀獎,今天,當她回憶起女兒在完成DofE「戶外探索」部分的表現時,她仍覺得不可思議:

之前學校已經做了3次輔導,包括如何看地圖、如何在野外生存而不污染環境(自己帶各種裝垃圾的袋子)、如何做好喝的熱巧克力、從心髒復蘇到骨折等各種緊急救助的基本訓練……還是覺得不安全,萬一在野外遇見壞人了呢……這英國今年趕上冬天不肯走,夜裡零度睡地上不得風濕啊……吃的不夠水不夠咋辦……

三天兩夜,第一天全天下雨,鞋襪濕透,直接導致第二天腳感染加血泡,第三天瘸著走完。包括上下山,這姑娘竟然背著14公斤的行李走了50公裡,回來只沖了一個澡,出來給兩腳上藥、上膠布,胳膊彎塗上曬後霜加蘆薈膠,邊塗邊嘶嘶叫疼,幸虧帶了球帽,臉部只是缺水。不過

自己說3天看了很多東西,活的牛、死的獾、牛、羊、雞、鳥和小鼠,還有審視她們的村民,說在她一生裡,沒有如此不受歡迎過……

可見,運動已不再停留在鍛煉身體的層面了,戶外探索文化的流行,說明英國人早已把體育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享受運動的同時,更學會汲取其中的體育精神,比如國際上非常流行、一個號稱比情商智商更重要的特質——堅毅力。

真正的體育教育,大概就是如此——不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而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遇到挑戰卻不放棄,逐漸強大自己的內心,實現心中的目標。

這種收獲,可不是孩子坐在課堂上就能得到的。

英國的體育教育,遠不止「運動」那麼簡單

給家長們的啟發

為什麼英國人如此重視體育訓練,而且是賽事、戶外探索樣樣齊全?頂尖私校伊頓公學用一段話做了精闢的概括:

體育運動讓孩子學會贏,也學會輸;學會去領導,也學會被領導;學會做極致的自己,也學會做團隊的一員;學會什麼時候去奮爭,也學會什麼時候去承認失敗;這些,都是我們成為一個人所要學習的內容。

過去,總有些家長會說一些喜歡體育的男生「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但英國人無處不在的體育訓練告訴我們——

運動能力強,善於比賽,能在訓練中持之以恆並脫穎而出的孩子,才是真正情商與智商具備的人。

今天,隨著家長眼界越來越開闊,越來越多孩子從小發展自己的體育才藝,但也容易走一些誤區,下面,就給大家一些建議:

一、孩子感興趣,而不是家長感興趣。

如果孩子只是為了滿足爸媽對某些體育項目的「嚮往」而接受訓練,訓練的質量不會高到哪裡去。對於青少年業余體育愛好者而言,自己感興趣才是保證「堅持」的主要因素。

但孩子的「三分鐘熱度」還是需要呵護的。一些專業教練認為,為了讓孩子們維持住興趣,訓練的量和頻率都要科學安排,不要每天都訓練,更不要每周都抽出一大段時間集中訓練,如果訓練太多,會使得小運動員到20歲左右就停止發展,等於是提前發掘了潛力,導致未來的枯竭。

二、到真實的競技場上,一較高下。

競技場是微觀的人生。不是努力就能獲得好成績的。更不是每一場比賽,都有絕對的「公平」,比如打分,裁判具有第一權力,我們或抱怨、或忍耐,也絕不能在教練做出指示和安排前,有任何表示不滿的過激行為,因為我們得為接下來的比賽著想……這種「不公平」,布滿在孩子將來的路上,競技場的經歷,能給孩子講清這些大道理。

單人運動固然磨礪心志,但建議孩子多去參與不以升學考試為目的的、相對純粹、適合青少年的競技賽事,不僅能提升臨場發揮的心理素質,更讓孩子收獲一群志同道合、共同進步的好友。

三、盡可能到戶外去。

室內運動誠然好,但戶外運動往往更能給孩子陌生環境的挑戰。英國民間機構「國民信託」2012年曾整理1700多名12歲左右孩子的「最喜歡的戶外活動」,跑步、長途騎行、登山、山洞探險、野外夜行、在大海裡游泳、攀岩、騎馬等運動,都在清單上。

這份清單給我們的提醒是,體育訓練給予孩子健康體魄,但最根源的,是加深孩子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塑造他們的完整人格。這樣從小就目標堅定、擅長堅持的孩子,一定會走得更遠,更穩當。

閱讀全文

分類: 教育這條路 | 在〈英國的體育教育,遠不止「運動」那麼簡單〉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跑吧孩子

2019年下學期一群愛運動的孩子,開始學習田徑這項運動

從3月組隊到五月比賽,練習短短兩個月,或許比賽結果還不及其他傳統田徑學校

但期許孩子能再比賽中學會良好的態度及永不放棄的運動家精神

三位在區賽獲得佳績的孩子,獲選桃園區代表隊,經過一個暑假的磨練,相信在新的學期會有更好的表現

左,鋐洧同學(獲桃園市運動會跳高第五名,破個人最佳1米35公尺)

中,立昇同學(獲桃園區選拔賽跳高第三名)

右,君怡同學(獲桃園區選拔賽200M第五名)

分類: 同安大事記 | 在〈跑吧孩子〉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大腦與運動:每天30分鐘,孩子更聰明!

與其花時間打球、跑步,不如讀書比較實在嗎?

但您知道運動可以讓孩子更專注更聰明嗎?

 

轉載自:https://gfamily.cwgv.com.tw/content/index/13107?fbclid=IwAR21HPrabhwc9PKiFHRfeXAsSTSIW8BtgZ1V2qr39Au9izxeZDyMU7kYDOI

以往家長聽到孩子要和朋友打球、運動,雖然多半認為運動有益健康、不會反對,但心中總不免想:「與其花時間打球,還不如去讀書更實在。」

若你也這麼想,從現在起可得改觀了。研究證實,四肢發達可不等於頭腦簡單。事實上,每天只要花不到半小時運動,大腦就可能更聰明!

 

天然的健腦丸——運動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吳嫻指出,多數的腦科學專家被問到「怎麼做,對大腦的運作與學習最好」,都會有志一同回答「睡飽之外,還要多動」。這是因為:運動能刺激多巴胺、血清素、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並促進有益蛋白質與荷爾蒙的產生,包括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第一型類胰島素生長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而以上這些,全部都是對大腦運作有益的化學物質。

「簡單來說,運動能幫助我們把腦袋調整為適合學習的狀態,」吳嫻說,更棒的是,這些有益大腦學習的化學物質全是在運動時自然生成,不用像服藥時還得擔心有無抗藥性或副作用等問題。

 

提升大腦執行功能,人生不易走偏

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健身與運動競技科學系博士、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特聘教授張育愷,深入研究健身運動、認知功能,以及大腦科學領域多年。他在近期參與包括美、英、加拿大、挪威、荷蘭、德國、瑞典、義大利等多國學者專家組成的跨國團隊,於今年8月的《英國運動醫學期刊》(BJSM)發表以「孩童身體活動與學業表現」為議題的綜評研究。他說,專家在分析中發現,高達60%的國際研究顯示,健身運動對於學業表現(尤其是數學成績)有顯著的效益。

運動對大腦的效益還不僅止於此。張育愷也曾與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相關領域學者組成研究團隊,並於國際期刊《Brain Research》發表研究報告,證實單單只是進行一次性的健身運動(又稱為急性健身運動、單次健身運動),無論在運動中、運動後與之後一段時間,對大腦的專注力、晶體智力(後天習得的知識)、執行功能皆有助益。其中又以「執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帶來的效益最大。

張育愷指出,執行功能為一種高階的認知功能,從一個孩子在執行功能上的表現,便能大致預測其未來的工作成就、婚姻與健康狀態。執行功能包括抑制、更新與轉換三大能力。「抑制」是指行動前能多花時間思考、行事時保持專注、可抑制誘惑或習慣反應;「更新」是指工作記憶,意即能在心中思考、具理智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在適應變化時更具彈性,也能掌握事件先後順序;「轉換」是指從不同視角看事情、能接受新穎與超乎預期的挑戰。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執行功能表現若不佳,較容易衝動行事,也難抵禦外在誘惑。不只未來的婚姻難和諧,也可能因魯莽、暴力行為而觸犯法律。且肥胖、藥物濫用、過動、憂鬱等各項身心健康問題也易找上門。

 

最佳健腦運動強度,你做對了嗎?

張育愷建議,最佳的健腦運動處方為:每天持續做中等強度20~30分鐘健身運動,運動種類不拘。要確認運動強度是否足夠,可計算運動時的每分鐘心跳數。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針對「運動強度」做出的基本計算公式如下:

(220-年齡)× (強度)%=每分鐘心跳數

※試算:以15歲青少年為例,平時若無運動習慣,中等強度的運動心跳數應為(220-15)× 64%=每分鐘心跳約131下。平常若已有運動習慣,中等強度的計算則是(220-15)× 76%=每分鐘心跳約156下。

當強度與時間對了,什麼運動都好

張育愷說,從研究結果看來,不管是單人有氧或開放式的球類運動,對大腦的運作都很有幫助。還有像體操、跳繩、國術等強調肢體協調性的運動,研究也證實能有效提升孩童的大腦功能運作。另外,像是籃球、足球、桌球、羽球等可多人進行的球類運動,運動者必須不斷思考戰略、預測對手球路等,比起跑步、游泳、騎單車等單人有氧運動,認知挑戰更高,大腦功能的提升效果可能更顯著。換言之,對大腦有益的運動類型相當多元,只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做即可。

但張育愷補充,若希望收得最大化健腦效益,健身運動的強度與時間都要做對才行。張育愷過往的研究發現,每天從事20~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對大腦最好;強度、時間若不足,效果便有限。不過,必須注意的是,家長也不用為了要「補腦」,一開始就讓孩子做最高強度的運動,或把運動時間拉得很長。因為研究也顯示,運動強度太高或者時間太長,不只孩子的體力不堪負荷,對大腦的效益更是不增反減。

 

快樂運動,才能長長久久

另外還要切記:持續運動,健腦效果才會持久。張育愷的研究團隊曾與台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副教授陳淑如合作,找來體重超標的孩童進行為期12週的運動,並觀察他們的大腦變化。研究結果顯示,運動12週後,孩童大腦的認知、執行功能都有顯著提升。但是後續追蹤也發現,之後未再強制要求孩童運動,認知功能便漸漸返回初始的狀態。證實了健身運動要持之以恆,健腦效果才會持久。

張育愷也提醒家長,平時可多帶孩子走出家門、建立良好運動習慣,但千萬別不顧孩子的喜好,每天逼迫他們做家長自認為很有健腦效果的運動。他強調,孩子光是在戶外開心跑跳、追逐,運動的強度也已經不錯,「運動的重點在於樂趣,若無樂趣、反倒成了壓力。孩子要喜歡動、快樂動,才能長長久久!」

讓孩子愛上運動 家長這麼說……

北海高爾夫鄉村俱樂部總經理黃國倫,不只本身熱愛運動,也讓家中兩個孩子從小接觸運動。兩個孩子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上親子律動、幼兒體操,也對體操運動產生濃厚興趣,目前都持續學習,老大還曾在台北市中正盃體操錦標賽拿到第二名的好成績。

兩個孩子目前除了體操課,也上跆拳、游泳、高爾夫、羽球等運動課程,黃國倫還曾在假日帶著孩子參加路跑、小鐵人比賽。生活除了上學,運動更是不可或缺。

黃國倫觀察,多讓孩子運動,長期下來真的有不少益處。以老大為例,由於個性非常活潑好動,要他乖乖坐著讀書學習並不容易。但黃國倫發現,大量的身體活動可讓孩子宣洩過多的精力,反而更能專注在學習上。專注力提升後,學習的效率、態度都逐漸獲得改善。

此外,黃國倫還發現,在運動的學習過程中也能鍛鍊孩子的心志,做事更有毅力、抗壓性變好,更有勇氣接受新事物的挑戰。更棒的是,當孩子透過運動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各方面的自信心也都提升,學會自我認同後,想法更正面積極了。

分類: 教育這條路 | 在〈大腦與運動:每天30分鐘,孩子更聰明!〉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以運動為目的」的芬蘭小學運動會

上禮拜,孩子就讀的小學校長,就預告了這禮拜三是「全校運動會」。因為自己有著太多對台灣小學運動會的既定印象,所以心裡覺得很納悶:開學也不過才 3 週,也從來沒聽孩子 Liv 說過,正在練習什麼運動或表演,這樣要怎麼辦運動會呢?

直到週二放學, Liv 帶回來一張通知單,老師很貼心地用英文和圖片,讓我們知道該準備些什麼,通知單的後面還列了一個問題問家長:「你的孩子,可以自己從運動場回家嗎?」

繼續閱讀請點選網址

轉載自:https://crossing.cw.com.tw/blogTopic.action?id=1096&nid=10581

分類: 教育這條路 | 在〈「以運動為目的」的芬蘭小學運動會〉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體育課應該教會孩子的四件事

體育是非常需要人際溝通與團隊合作才能有好表現的課。好的體育課能教會孩子許多比運動技巧、贏得比賽更重要的事。

一‧培養運動習慣,比教會運動技巧重要

「強教基本技巧可能讓學生畢業後,覺得終於可以擺脫體育課,永遠不再運動。給他興趣,不論人生到了哪個階段,他都想去運動。」這是今年得到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的體育老師許智翔從「教技巧」轉向到「給興趣」的心路歷程。

每週一~兩節的體育課,要教會諸多運動技巧實屬不易,但用些方法,卻可以讓學生培養運動習慣:

1. 從樂趣出發

「我很喜歡體育、很認真上課,可是很挫折,為什麼學生離體育愈來愈遠?」許智翔說起他初任教師時的困境。

後來許智翔捨棄「教會運動技巧」的堅持,思考如何讓學生更喜歡體育課。他改良器具、修正規則,從國一就讓學生比賽。教排球時,以沙灘球取代排球,改變規則降低排球技術門檻,當學生在學習單上寫「我第一次玩排球就愛上這個運動了。他知道他的目的達到了。

2. 建立目標、給予獎勵

光靠幾堂體育課竟要「培養一生愛運動的習慣」的確有難度,如果可以從學校活動做起會更有效。

新北市樟樹國小舉辦「樂活環島馬拉松」,班上每個學生跑操場都可以累積「環島里程數」;跑到做記號的城市可以兌換名產,完成環島的班級還會獲頒大獎牌。現在每一節下課,操場都有學生在跑步。

台北市麗山國中有「運動達人」計畫。每個學生都會拿到一張「運動時間儲值表」,只要運動時間超過三十分鐘就可以自行登記在儲值卡上。期末學校會公開表揚累積運動時間最多的運動達人。

二‧學習運動家精神,比贏得比賽重要

創造競賽機會使體育活動變得有趣,孩子的努力也會有目標。但「贏得比賽」應該是運動的「動機」而非目的,體育還是要回到教育的價值:是否全力以赴?是否遵守規則?是否尊重裁判?遇到困難時是否仍展現毅力,努力完成?

葉靖雯還是新手教師時很喜歡去看資深老師教體育。她看見一個將體育上得很好的老師,「打棒球時,他們班的女生很樂意去揮棒,那就是成功。好的體育課不用學生去追求第一名,但能讓他們願意去嘗試,失敗了再試,勝利了也不驕傲。」

在中華民國鐵人三項運動協會為國中小學生辦的「全國小鐵人錦標賽」中,每個抵達終點的選手都可以衝線、披彩帶,有人遞水和毛巾。這些尊榮在其他比賽中只有「冠軍」才有,「鐵人三項的精神是永不放棄。當他跑完全程,就是一種勝利,」協會顧問劉玉峰說。

但是,體育競賽到底是品格教育的最佳場域,還是優勝劣敗的殘酷競技場,老師扮演了關鍵角色。

三‧團隊合作比個人英雄重要

曾獲得power教師的老ㄙㄨ老師蘇明進認為,體育課是最容易做班級經營、凝聚班級意識的一堂課。學生也在比賽中學會規則,只要有人不遵守比賽規則,只要有人只在乎自己的表現而不在乎團隊,就是一場失敗、不好玩的比賽。

很多學校也會藉體育比賽提升班級凝聚力。新北市光榮國中會刻意在每個學年一開始舉辦拔河比賽,「這比賽很適合凝聚團體意識,幾乎全班參加,不涉及選材,老師和學生更快熟悉彼此,」校長楊尚青說。

當老師在體育課幫每個孩子找到舞台,「團隊合作」會更有積極意義。

在小學推動創新體育教學的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教育研究所所長周建智觀察到,團體中總有體能差、但想法策略還不錯的孩子。他會訓練這孩子當小組組長,比賽時這孩子可能無法下場,卻可以提供很好的戰略。「不要讓體能差的小孩被邊緣化,他應該在團體中有自己的功能,」周建智強調。

許智翔則在比賽的時候,讓沒有上場的學生當記錄、觀察員、裁判。比賽結束,許智翔會強調,一場好比賽是許多人付出的結果;像王建民的成功除了他的天分和努力,還有經紀人、行銷人員等。

四‧不只四肢發達,更要頭腦不簡單

「沒有一場比賽會有一樣的結局,製造出的氛圍與情境也不同,」周建智認為,運動競技場上就是小型的社會縮影,帶著學生思考如何修改戰略贏得比賽,是很好的大腦活動。他會縮短熱身與練習基本動作的時間,在每堂課創造競賽與討論機會。

許智翔平時還會拍下學生練習和比賽的影片,剪輯後製後播給學生看,讓學生討論自己在比賽時的盲點,以及如何修正。他曾經帶著一個沒有贏過任何比賽的班級看班上的接力賽畫面,討論如何讓成績更進步,並擬出作戰計畫。

即使體育從來不是學校教育的「主流」,仍有很多老師認真的在崗位上,想要透過體育課多帶給孩子一些東西。他們掌握的原則是:這是一個透過身體的活動來進行教育的過程,教育的終極目標沒有變。除了運動的知識與技能外,更希望孩子透過體育課的學習,成為一個肯定自己、欣賞別人,有能力溝通、合作且生活得很好的人。

 

本文章摘錄於親子天下雜誌

分類: 未分類 | 在〈體育課應該教會孩子的四件事〉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運動助自閉童入眠 每天30分鐘 提升專注力社交能力

教大研究:運動助自閉童入眠 每天30分鐘 提升專注力社交能力

分類: News體育大頭條 | 在〈運動助自閉童入眠 每天30分鐘 提升專注力社交能力〉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好消息好消息

賀!本校四年5班參加106學年度桃園市健身操決賽榮獲榮獲四年級組 優等 辛苦四年5班學生全力以赴!以及努力不懈的練習

感謝鍾稀文老師.謝明玲老師.汪美岑老師的指導!

分類: 同安大事記 | 在〈好消息好消息〉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孩子愛玩愛動別扼殺 體育是對孩子最好的投資

轉載:https://udn.com/news/story/9/2271799

最近,又有機會跟老朋友一起,話題再次切入我們曾經共同的專業 —體育。理性、客觀地探討體育的定義及其社會職能,尤其是體育在兒童少年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對成年後的影響,很有感觸,經再三思考,整理成文,與讀者分享。讓我換個角度,從我和我身邊的人講起,一同來直觀體育如何影響我們的一生。

圖為桃園市龜山國小棒球隊11號李勛傑,在為期5天的富邦盃少棒邀請賽中共擊出7支全...
圖為桃園市龜山國小棒球隊11號李勛傑,在為期5天的富邦盃少棒邀請賽中共擊出7支全壘打,為全隊之冠。記者黃威彬/攝影

李柏慶,我早年春田大學(Springfield College)的同窗校友。該校位於麻州春田市,是當今籃球運動的發源地,與中國的最高體育學府 —北京體育大學早在30多年前就結盟為姐妹學校。早年的中國體育精英,如體育理論家教育家馬約翰、北體院長馬啟偉、中國藍球之父董守義、中國田徑墊基人夏翔、薛濟英、體育教育家舒鴻、徐英超等人都是春田大學的畢業生。李柏慶之前曾多年服役於河南省籃球隊,之後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現致力於教育諮詢和中美文化教育交流等工作。太太韓梅,原屬北京游泳隊,北京體育大學畢業, 早年執教於河南省遊泳隊, 現是美國台風游泳俱樂部主教練。大兒子Tommy,畢業於波莫納學院(Pomona College),曾效力於美國國家飛盤隊Ultimate Frisbee。大女兒Sara,哈佛大學畢業,游泳健將,創七項哈佛大學游泳紀錄。小女兒Jerrica,保持多項美國新英格蘭地區年齡組游泳紀錄。今年也以優越成績考進哈佛大學。

天下的父母無不期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聰明、活潑、可愛,我們不惜任何代價與付出,如請家教、送學前班、美術班、運動班、舞蹈班等。但任何事都應有輕重緩急,很多家長削尖腦袋地將幼小的孩子送進補習班、天才班等,提早開發兒童智力和潛能,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如果你優先將孩子送進運動班,恐怕這就是最好的投資。再過五年十年,你便可以輕鬆地獲取意想不到的回報。那時不需新資本的注入,單靠孩子身上形成的體育品質和精神,就足以讓他們加倍地自我增值,自信地立足於社會,終身受益。當然,這裡講的運動,更廣義來說,是以全身肌肉運動為主的競技或非競技運動。

為什麼是體育優先,而不是其它的音樂、畫畫、認字、閱讀、數學優先呢?我並不輕看音樂藝術或其他活動塑造兒童品質的重要性,但我這裡強調的是全身肌肉運動優先,會給孩子的生長發育帶來更大的好處。讓我摘用一些柏慶先生的體育觀點:

「體育就是身體的教育,應包括運動和競賽。只有運動而沒有競賽的只稱得上健身,只有競賽而沒有運動,嚴格說來也稱不上體育,如圍棋比賽。體育的功效在於通過體力與汗水的付出,鍛煉堅韌不拔的精神;通過失敗和受傷的經歷,提高克服困難和應對問題的能力;通過集體項目,學習團隊精神和與隊友合作的能力;通過比賽,學習遵循規則與公平競爭;通過運動訓練,讓孩子更加了解自已,如體驗運動量的大小,體驗勝與敗的心境等。總的說來,參加過體育鍛煉的人,比較好相處,更容易遵守規則,且自信心強,多有朋友,不容易誘發精神上的疾病,如憂抑症等。」「鑒於體育自身的趣味性和文化性,參與者能獲得巨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即使挫折感也是一種樂趣,這些只有在體育中才能表現得如此的淋漓盡致。這種樂趣也會波及至家長,使家長間產生互動,更多地與孩子一起成長。體育不單是為了爭冠軍,上個好學校,體育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最舉足輕重的一種教育。總而言之,體育是一項開發青少年身心全面發展最合算、最有效的投資。」

中國女子排球聯賽。 新華社
中國女子排球聯賽。 新華社

從生理方面來看,在發育期從事體育運動,能促進肌肉與骨骼的生長,加快肌肉中蛋白質的代謝,提高肌肉收縮力量和速度,有效增進身高和體質。此外,由於肌肉伸展性與協調性的提高,促進神經系統對肌肉的調節,從而培養協調性和節奏感。運動對心血管,呼吸等系統發育有顯著影響,受醫務和教育工作者推崇,如游泳就是增加肺活量,防治兒童氣喘的最有效方法。

我曾是一名田徑運動員,到美國後在春田大學讀體育管理,碩士畢業後我更換了軌道,到紐約市立大學攻讀電腦碩士,畢業後進入IT界,現在紐約市從事醫療的IT行業。一路走來,我慶幸自己從小有機會參加體育鍛煉,磨煉了我坦蕩面對生活的性格。40多年前,我像很多小孩子,也是因為好玩而參加體育運動的,儘管身材矮小,我還是被安排去練跨欄。在那個沒有電子遊戲的年代,每天要花四個小時在田徑場上,跑啊,跳啊,跨啊,不難想像在那黑色煤渣跑道上摔下去的慘痛後果。我記得起初幾年,我還是光著腳丫跑步的,因為那時家裡還買不起那雙「回力牌」跑鞋。說真的,那時我更喜歡乒乓球,但不被教練看好。如果說,我真的就喜愛運動,玩到皮開肉綻也無所在乎,那肯定是大話。我承認,我也曾經打過退堂鼓,因為參加體育運動,常會很累很苦,有時還會很慘痛,但也正是因為體育給我帶來的好處和回報,才使我不致於半途而廢。

我從小營養不良,走路時因雙膝無力,常會不自主地一膝跪下,我更因心臟有三級雜音(來美後被診斷為先天性二尖瓣閉合不全)被醫生判決不能參加體育運動。但「玩」確實改善了我的體質,增進我的健康,不僅使我走路有力,連跑步也沒讓同齡人能追上;那時家裡每天只吃地瓜粥,每天在體校終能飽餐一頓。當然,更多的獎賞還是來自比賽本身,雖然是薄薄的獎狀和小小的獎牌,可都是激勵繼續奮鬥,永不放棄的動力。直到1977年,我有幸代表廣東省參加全國少年田徑賽,奪得110米欄,200米欄和4乘100米接力的三項冠軍,接下來進入體育學院,便是順理成章的事。

當看到越來越多的報導說,某某學府又有學生跳樓了,我又犯愁了:我們那個年代那麼缺,那麼苦,就不見有人跳,而今天好了,要什麼有什麼,幹嗎還跳呢?我們在物質可能啥也不缺,可在精神上意志上,我們卻欠「吃苦」和「毅力」。常看到周圍的有些父母,就是抱著這樣的觀點,我們這一代已吃盡了苦頭,下一代要讓他們好過一點。而生活中便潛移默化地不讓孩子吃苦,包辦替辦,甚至連家務也不讓孩子參與。這樣的孩子,日後碰到困難時,多數就會不知所措,焦慮憂抑,嚴重點就尋短見。

圖為HBL8強賽,松山高國豪閃過防守球員上籃,此役狂砍35分,創個人生涯新高。記...
圖為HBL8強賽,松山高國豪閃過防守球員上籃,此役狂砍35分,創個人生涯新高。記者侯永全/攝影

27年前,我隻身來到美國,人生地不熟,只憑著從朋友借來的200美元,可想而知接下來的日子是怎樣煎熬的,暑假期間更是一天打四份工,如果沒有先前田徑場上吃的那些苦頭作基石,恐怕我早就跳下去了。後來轉行電腦編程,又是人生重大轉折。常在半夜中電腦前,面對一行行的編碼,聯想在田徑場上一圈又一圈地奔跑。曾經一次跨欄比賽,十個欄架竟全被我踢倒,只留下大腿後側一道道的血跡。這就是我們真實的人生:有苦有樂,有血有淚,毋須完美。雖然不一定一輩子只忠心地做一件事,可能中途有不同的轉折點,問題是能否具備這樣的意志和適應性,面對生活中新的挑戰?也許曾受過運動訓練,具備這種體育精神的人,更容易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你的孩子毋須是運動天才,因為我們的目標並非是高水平的競技比賽。我有另一同學好友,兩個孩子自小便加入美國童子軍,經多年磨練雙雙達到童子軍的鷹級(Eagle Scout)軍銜。什麼是鷹級呢?它是童子軍最高和終生的稱號和榮耀。要達到這個等級,學員要求至少獲得相關的21枚功勳獎章,而童子軍最基本的學習和訓練內容,正是以體育運動和生存訓練為導向,其中包括:急救、游泳、自行車、划船、射擊、射箭、宿營、釣魚、野外求生、徒步旅行、觀察自然、烹飪、藝術、社區服務、領導力等。那怕孩子能有其中幾項優秀的表現,他的體能,意志和能力,已足夠讓他立足於社會的不敗之地,還有什麼擔心跌倒爬不起的事?

婷婷是我教會一位弟兄的女兒,她的體育並不十分出色,除了跑步、花劍等運動外,她每天還必須努力做常人沒能做的家務。她父母開了一家中餐館,婷婷從小在餐館裏長大,不到15歲,已獨當一面,待人接物更達到爐火純青的熟練。酷愛讀書的她,卻沒因繁忙的家務影響功課,沒參加過一天補習,卻以優異的成績獲得波士頓東北大學全額獎學金。在美出生,沒有進過任何中文學校的她,微信卻基本上用中文,甚至有不知情的大陸同學問她的英文怎麼會講得那麼好?因她的學業、品德、自信、處事能力、領導才華,大學第一學期便受聘於院長辦公室。

Nathan是一位自小貪玩好動的男生,運動能力非常強,四歲學游泳時,不知天高地厚,站在池邊突然就一躍入水。當我將他從水中給「打撈」出來後,他仍嘻嘻哈哈,嗆了口水,又跳下去。他之後又嘗試了多項運動,籃球、自行車、跆拳道等,最終死心塌地愛上乒乓球,每天要堅持兩個小時以上的訓練。父母在時間或金錢上都給予極大的支持,功夫不負有心人,四年後,Nathan終於捧上了紐約「市長杯」男子少年組冠軍杯。

現實中,Nathan的父母也不是沒有顧慮,擔心訓練時間太長而影響學業。我還是用同一句話來安慰和鼓勵:這是你們最好的投資!你們已賺取了讓他今後輕鬆立足於社會的第一桶金。Nathan的媽媽透露,其實她最擔心的是孩子在家裡沒事幹,就整天泡電腦、電視,或抱iPhone、iPad,變成低頭族。

2017年海峽兩岸青少年足球邀請賽開賽,廈門人民小學隊球員葉晨昕(左三)在比賽中...
2017年海峽兩岸青少年足球邀請賽開賽,廈門人民小學隊球員葉晨昕(左三)在比賽中傳球。廈門人民小學隊以6比1戰勝台灣桃園同德前鋒足球隊。 新華社

當今科技的迅速發展,電子遊戲、網吧、網上聊天、色情圖片、無聊影視等,哪一樣不是對青少兒赤裸裸的試探?很多時候連成年人都無法抵擋,又況且是孩子呢?誰能帶領我們的孩子脫離凶惡,免受試探呢?首先家長有義不容辭的義務。如果孩子能多安排一些時間參加體育鍛練、義工,甚至是家務,他們就沒有那麼多時間花在無聊的事上。而且運動還能耗盡體力,讓這些孩子一碰床就想睡覺,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嗎?每位家長都有機會選擇當走的道。事實上,能否讓孩子持久地參加運動,絕對是對父母的一種長期性考驗。

最近有幸聽了達克沃什(Angela Duckworth)教授在TED的一個勵志演講,更加堅信我文章中的觀點。該演講已吸引了近千萬聽眾的關注,達克沃什曾對數以千計的高中生進行調研,並跟隨西點軍校、全國拼字比賽冠軍、國內一流大學等進行觀察和分析後發現,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比起智力、學習成績或長相,堅毅是最可靠的預示成功指標。因為它能保證孩子對長期目標的持續激情及持久耐力,不忘初衷、專注投入、堅持不懈,並在這一過程中自我激勵、自我約束和自我調整。

孩子從小喜愛玩和運動,恐怕多數都是天生的,千萬不要扼殺這種天性,否則等年齡稍大,你想逼他運動連門都沒有。我堅信,在孩子身上對體育運動投資的回報率,要比在其他補習投資的回報率高得多,就像柏慶先生所指出的,這不單對身體發育,對培養毅力和人際關系,學習處理挫折等,都是其他功課所望塵不及的。早年就有提倡德智體全面發展,我們春田大學更是以精神(Spirit),意志(Mind),和身體(Body)為教育的宗旨。如果當今還有人在探討教育究竟是IQ首要還是EQ重要,我想提出先BQ(Body)或PQ(Physical)優先,然後才是IQ和EQ。

分類: 教育這條路 | 在〈孩子愛玩愛動別扼殺 體育是對孩子最好的投資〉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幼兒體操好處多 強化記憶力、提升正向情緒

幼兒體操好處多 強化記憶力、提升正向情緒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記錄片「翻滾吧!男孩」讓國人更認識體操運動,而幼兒體操在歐美、日本等國家風行已久,國立體育大學陸上運動技術學系教授陳光輝也指出,體操教學系統在國外已經行之有年,普遍受到喜愛與青睞。研究報告更發現,幼兒體操有助於增加孩童的正向情緒,可提升專注力與感覺統合,肢體學習對幼兒成長好處多多!

特殊彈簧床訓練 促進平衡感、協調性

國內父母親較偏重培養孩童學科發展,近年受國外風氣影響,教育部體育署已在國小發展「體操教學四年推動方案」,透過多種肢體動作訓練,增進肌力、肌耐力與柔軟度。

像是透過彈簧床進行彈跳動作的訓練,能有效促進孩童平衡感、協調性發展,也能避免運動期間因膝蓋直接與硬地接觸而受傷的缺點,對於正值發育期的孩童而言,體操運動即為最適宜參與的運動項目之一。

陳光輝教授指出,在孩童的生長期間,適度的身體活動有助於神經元與突觸的發展,而體操運動的翻、滾、攀爬與倒立支撐等動作對身體而言,即為最正向的自然刺激。不僅如此,體操運動亦會促進腦部產生多巴胺、血清素與正腎上腺素的三種神經傳導激素,有助於提升孩童的正向情緒,還可強化學習記憶、專注力。

學體操不會長不高 賽事轉播致錯誤觀念

然而,多數人認為孩童練體操會長不高,其實只要透過正確的拉筋動作,就能適度地刺激骨頭兩端的生長板,進而促進幼兒的成長。而身高發展會受到先天遺傳及後天營養是否充足的影響,從事體操活動並不會限制身高發展。

陳光輝進一步指出,國人透過網際網路或運動賽會轉播來觀賞體操技術展現,從影像中的直接回饋出現了體操選手的個子比較嬌小的想法,長期下來容易讓人有刻板印象,直接將體操選手的身材與矮小劃上等號,但這是專項教練專業選才的結果導致。因為若選手身體旋轉的力距較短,方能在單槓、吊環、翻滾等方面較容易發揮,且通常表現優於比身材高大的選手。資源取自:優活健康網2015年11月19日 上午8:30

分類: News體育大頭條 | 在〈幼兒體操好處多 強化記憶力、提升正向情緒〉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學者研究:每天跳繩30分鐘 孩子長高腦力好

台灣學者找到了學童長高的處方!陽明大學副教授劉影梅針對宜蘭縣四鄉鎮逾千位小四學童進行研究,發現只要每天跳繩三十分鐘,連續跳二十周,就能比對照組同齡生多長高一點五公分;這項研究將在本月底於香港舉行的全球健康與公眾健康教育國際研討會中發表。

劉影梅說,每天跳繩三十分鐘不只能長高,實驗採用陽明大學教授郭博昭研發的心率頻譜計進行前、後測,發現跳繩還能讓學童有較佳的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即自律神經)控制能力,「不只長高,還可能變聰明、學習表現更好。」劉影梅說,體力加腦力就等於競爭力,如果全台都能推行跳繩,定能「強國強身」。 教育部的體適能檢測發現,宜蘭縣小一學童的身高、體重都排名全台倒數第二,國小生的平均身高低於全國一公分,劉影梅因此針對宜蘭南澳、壯圍、五結、宜蘭市四鄉鎮共廿七校、一一七三名小四學童進行實驗,發現持續跳繩,就能比不跳繩的學童長得高。 劉影梅指導碩士生楊雅嵐在宜蘭縣公館、光復國小等校的實驗顯示,跳繩的四年級學童從去年九月的平均一三七點一公分,長到今年一月的一三九點九公分,比沒跳繩的對照組多長一點五公分,且女生的長高效果比男生更明顯。 她強調,只要是戶外的跳躍運動,如追趕跑跳,都有助於長高;選擇跳繩則因易於普及,最便宜的跳繩一條只要十元,且即使下雨,也可在室內跳。 但劉影梅也提醒學生及家長,最好進行中強度的跳躍,以跳繩為例,一分鐘跳六十至一百下即可;高強度、長時間的訓練,如跳司令台,則可能破壞生長板,反而長不高。 劉影梅建議,每天跳繩三十分鐘,可分成十次循環,每個循環跳一分半鐘,休息一分半鐘,且不要急跳急停,要停時可慢跳、或改為步行。學童可利用在校的早自習、課間及課後,或回家後的時間,分次把十個循環跳完。 【2011/10/17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學者研究:每天跳繩30分鐘 孩子長高腦力好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656239.shtml#ixzz1b2fvMteM Power By udn.com

 運動睡眠足 有機會高人一等
許多家長期待讓孩子「長得像大樹一樣」,專家認為,身高受限先天遺傳,但後天營養、運動和睡眠,有助「拉拔」孩子長高;在小孩生長快速的黃金時期,也就是男童十歲、女童九歲前後多補充營養,就有機會高人一等。 台北馬偕醫院骨科主任劉士嘉指出,孩子身高與父母遺傳有密切關係,如果家長都是矮個子,下一代是中等身材就已不錯,不可能長得像竹竿。要如何大幅增加孩子的身高?目前全世界仍缺乏公認有效的作法,「連坊間推銷的轉骨方,也沒有科學根據」。不過劉士嘉補充,理論上,兒童如果能有充足睡眠、營養和運動,會有較多長高的機會。 要想長高,該做什麼運動?新竹教育大學體育系教授林貴福表示,人體長高主要來自於刺激長骨(包括脛骨和股骨)兩端增生,凡是有跑、跳動作的運動,如跳繩、籃球、跑步、棒球、羽球等,都有助身高發育。 台北市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丁綺文則表示,孩子生長發育的三個關鍵時期,分別是三歲、青春前期(男童十歲、女童九歲)、青春發動期(男孩變聲兩年內、女孩初經兩年內),尤其是青春前期,是孩子生長快速的黃金時期,此階段多補充優良蛋白質,生長發育會比較好。 丁綺文建議,想要讓孩子長高一點,最好提早就寢,晚間十一時至深夜二時維持深睡狀態,最能讓生長激素發揮作用。 全文網址: 運動睡眠足 有機會高人一等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6656242.shtml#ixzz1b2qDfAKr Power By udn.com
分類: News體育大頭條 | 在〈學者研究:每天跳繩30分鐘 孩子長高腦力好〉中留言功能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