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第一堂自然課之前,我幾乎焦慮到一個極點,不只是因為我還沒真槍實彈上場當個老師,也在於當我做好了所有的心理準備,唯獨沒意料到要教的是自己最不擅長的自然科。在一個學期的過程中,我看見了孩子們和我一起經歷一場改變的嘗試,開始培養起自己學的能力,以及透過小組分工學習調整了自己的態度,當我動筆回顧在我的自然課上孩子們究竟學了些什麼,才發現其實挺多的!

一開始,我拿到學校給的教材及教學手冊,發覺我們使用的無論是課本或多媒體光碟,都給孩子們「太多了」,多到他們其實不需要思考、找資料或者自己整理重點(因為圖總比文字多),雖然簡單易懂,卻容易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拿得到高分卻不見得有學習能力的人」。孩子們往往是從操作的過程中習得能力,所以我開始拆解課本裡頭的知識,並帶領孩子實際操作一次,例如課本直接給一個完整的折線圖來表示溫度與太陽高度角的關係,我會發下空白的圖表,引導孩子們練習將課本的數據標示上去。看圖表的能力來自於自己親自動手繪製,一開始的確不容易,就連五年級的數學課程都還未教到繪製折線圖的單元,但是當我們一起找出縱、橫軸上的數字,並將點畫上數據圖,看著孩子們聚精會神的模樣,能感受到教室中流動著一種「學的氛圍」,而那張自己畫的圖表,孩子們會非常珍惜。我說:『課本上的知識你可以看過,一陣子就忘了它的存在,但你也能夠把它「學」起來,把畫圖表的能力學會,你帶走了別人沒有帶走的寶藏。』當然這樣的課程,原本可以用講授的方式直接帶過,起初帶領他們挑戰一個還未學習的新東西也讓我猶豫不絕,總想著:會不會超前了進度?會不會他們覺得太難而不想學?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雖然必須花較長的時間停留在一個概念,但他們能夠在繪製圖表的過程中體會它的用處、更認識它,身為老師的我也盼望孩子們懂得運用它。

很多的課堂上,我會像這樣停下來,可能只是畫一張原本在課本中展示出來的圖表,可能只是在做實驗的過程中,請他們將實驗流程畫出來,雖然慢,但很深刻;雖然慢,但能夠讓他們懂得這些能力可以帶他們走得更遠。我總認為,學習不該只是隨便敷衍,把片面的知識死記下來,換得一個得體的分數,卻往往忘記這些分數是無法帶你走向校門外更廣大的人生及世界,我的孩子們十分在意成績及分數,因為這也是父母及師長拿來看待他們的標準,但是,真正能夠讓他們在未來生活中經得起挫折及考驗的,往往是那些學習的能力,懂得學了,我們還怕孩子拿不到分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