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好文章2

幼稚園新生哭很大?羅寶鴻:降低分離焦慮的安定指南

2020.07.21 (更新 2020.08.04)

每年到了幼稚園的新生入園期間,都會有家長跟我說:「我的孩子不獨立,都沒有辦法快快樂樂地上幼稚園,每天都哭哭啼啼的!」孩子之所以會哭鬧,我們都知道最主要的原因是「分離焦慮」,但除此還有一個原因是,通常平日在家較缺乏獨立性、不善生活自理的孩子,到了一個新環境,沒有人餵食,沒有人萬事代勞,會感到「生命受到重大威脅」,衝擊感越大的孩子,就越容易表現出大哭、大鬧、抗拒上學的情況。

培養「獨立」與「自信心」是首要任務

然而,獨立並不代表「要習慣跟親人分離」,而是要讓孩子「懂得自己照顧自己」。教育的首要任務乃「幫助孩子發展獨立」。這絕對不意味著孩子從小就要練習離開父母,而是應該讓孩子從小就練習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照顧自己」、「照顧環境」兩大能力,這就是蒙特梭利教育裡面所強調的「日常生活練習」(Practical Life Exercises)。

當我們能越早讓孩子參與日常生活裡的事、學會照顧好自己(例如自己會用手拿他想要的東西、能夠自己進食),他就會開始有「自信心」(self-confidence)。這麼一來開學進入團體後,這些較不用處處由大人幫忙的孩子,會因為「看得起自己」進而產生「自尊心」(self-esteem),減少進入新環境的挫折感。

所以,希望孩子真正「獨立」,需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慢慢培養,千萬不要剝奪他們發展獨立的權利,當我們把孩子看扁,覺得孩子「無能」,或出於保護所以事事代勞,孩子自己想嘗試的都「不可以」,就很容易培養出依賴、自尊心低落的孩子。

五件事,幫孩子克服分離焦慮

一、增進親子關係有空時陪孩子玩他想玩的遊戲、說故事、帶他出去玩、了解他的想法等。另外,留意家裡是否有些變動可能會造成孩子的不安,例如有剛出生的弟妹、有生病手足需要照顧、爸媽常吵架、改變照顧者等等。這些都會引起孩子擔心失去愛的感覺,因此與父母分離時就更不安了。

如有這些情形,要讓孩子感覺到被關懷及支持,才有可能減低分離焦慮。

二、培養孩子降低分離焦慮的方法。給他一張你的照片或其他可以代替你陪伴他的東西,告訴他若想念你時,可以看看照片、告訴老師、跟小朋友玩、或看書等等。

三、離開孩子時要表現得溫暖而堅定。離開時抱抱孩子,溫和但明確告知什麼時候一定會去接他,希望他在學校跟小朋友玩得很開心,也相信他做得到。然後才把他交給老師。

四、準時接送。跟孩子的承諾一定要信守,如果遇到臨時情況無法準時,一定要事先告知何時會去接他。

五、在家裡玩躲貓貓遊戲。透過遊戲讓孩子體驗,父母暫時不見但還是會再出現的感覺。

這五件事,爸媽千萬別做!

一、偷偷溜走:心想孩子看不到就好了。可是孩子反而會因無法確認父母什麼時候會在、什麼時候會離開,而讓不安感更加嚴重。

二、大人呈現不安父母的不安也會傳染給小孩。

三、用大人的情感威脅:例如對孩子說:「你再哭我就不帶你回家了!」

四、只考慮解決問題,忽視孩子的情感:例如跟孩子說:「我不管你了,弟弟在家等我。」或將孩子直接交給老師,說「讓他哭」,然後逕自離開。

五、威脅處罰:例如跟孩子說:「明天去幼稚園如果你又哭,回家就要罰站!」其實這些都會讓孩子更害怕,更增加他們的分離焦慮。因為他們本來就沒有安全感了,從這些話語或行為,更讓他們相信爸媽的確是不愛自己了。還有一種用理說服,例如:「你長大了,要勇敢!不能哭囉!」雖然孩子的確會希望自己勇敢及長大,可是若不覺得父母是了解他、愛他的,這樣的話語其實是沒有幫助的。

出處: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