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11937

高雄文府國小自然老師莊婷媜的教學只有一個目的,讓學生上課快樂、專心,又聽得懂,連教書超過三十年的中山大學教授都來取經,莊婷媜的自然課如何打動學生的心?

今天,誰會跟你一起上自然課?永遠是高雄市文府國小高年級小朋友最期待的驚奇。
來的可能是古今中外任何人,如眾所周知的「全聯先生」。短短不到一分鐘的廣告,滿臉嚴肅的全聯先生爬上爬下,將兩瓶洗髮精分別往兩人頭上的管子倒,同一時間抵達頭髮,髮下的人開懷地咧嘴微笑。藉以證明全聯所販售用品較便宜、但品質卻相同。
這堂課,教的是實驗最基本的「變因」。躲在全聯先生背後的「藏鏡人」,是自然老師莊婷媜,運用日常生活每天都可看到的電視廣告,讓學生在哈哈笑之餘,看到一個實驗從假設到驗證,從操縱變因、控制變因到不變變因、應變變因,還要大家來「抓包」,這實驗真的可以驗證嗎?
醜小鴨也是教材

「自然科學本來就不是死的,批判思考能力很重要,」莊婷媜說。
在這個自然教室內,出現的可能是二十四孝中臥冰求鯉的王祥,他曲折的臥冰經歷,讓學生學到熱的傳導輻射和對流。童話故事中的「醜小鴨」偶爾也會來客串,當可憐的醜小鴨終於蛻變成天鵝,有了圓滿結局時,也要同學想想,親子之間的遺傳特徵如何分辨?
從電視廣告到故事繪本,莊婷媜擅長設計教具配合教學技巧,並不時結合時事和廣告。她還進一步把所有抽象的名詞化為具體,如教導「振動」,用網球罐和雨傘彈簧,搖晃就會感受到振動。
「逼學生讀書或考好成績,不如讓他自己有學習動力,感到好奇,」擁有超過十五年教學經驗的莊婷媜說。但引發學習動力並不簡單,尤其現代孩子的專注力不足,她曾經和實習老師合作,觀察老師和孩子間互動並進行長時間紀錄。分析紀錄結果發現,注意力不足是課堂學習的最大「殺手」。從上課開始的零到六分鐘是老師維持秩序的「鎮暴」時間,六分鐘之後進入穩定,到第二十一分鐘後專注力逐漸往下掉,顯然孩子的注意力只能維持十五分鐘,之後有時上來、有時上不來,關鍵在於做實驗和講故事。
因此,莊婷媜設計的自然教室,除上課桌椅之外,就是分組用圓桌,學生上課聽十五分鐘之後,轉移到後方做實驗,馬上拉回逐漸消失的注意力,「這就是科學手段,」她笑說。
教具打開科學眼

因為動手做實驗,是引發好奇心,發現科學的第一步。這一天,教室內出現的是莊婷媜自己做的保麗龍球,放在手繪的河流中,大的和小的分別置放,再問學生哪邊是上游哪邊是下游?「教導地球科學,不可能將孩子都帶到戶外,即使到戶外也只看到現狀,無法了解動態的全貌。」
所以她用保麗龍當石頭,做為教學教具,教孩子河流演變和河水搬運原理,並讓他們動手做,先圍出河流,再用砂石,讓他們感覺到凸岸阻擋水流慢,泥沙會上岸,凹岸水流快,河岸容易被破壞。
「河流」不再是課本上永遠靜止的畫面。
即便是教書超過三十年的中山大學教講座教授林煥祥,每星期一下午都會來上莊婷媜的課,紀錄她的教學方法和使用教材,作為研究材料。
放眼望去,在這個教室內,擺滿她所設計的教具,講解輪軸原理用的簡易「螺旋泵」,是她看電視兒童節目「下課花路米」後絞盡腦汁,想出來的「改良版」,寫著「海角七號」盒子,翻開不是孩子預期中的情書,而是一個個可以吹出聲響的封膜塑膠杯。
自然課,證明了生活中處處是物理,也為孩子打開了科學之眼。
科學素養的養成來自探究和動腦,師大物理研究所第一名畢業的莊婷媜很清楚,也因此她的教學只有一個目的,讓學生上課快樂、專心,又聽得懂,藉由實際操作和教具、教材補充,不斷轉換學習模式,自然課也可以生動又有趣,生活中處處會有新發現。
今天,誰會來上課?是阿基米德或是牛頓?噓,讓我們屏息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