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覽活動宣傳單有感

今天在發展覽宣傳單時,因為每份只給了25張,缺了3張,就跟孩子說:如果沒有興趣的,可以給有興趣的同學。結果聽到好幾個孩子很直接單純的回應說:我不要,我們家一定不會去,我從來沒有去看過展覽,我媽媽不會帶我去……
從教育的觀點來看,確實需要調整。

孩子需要豐富而多元的體驗

任何事情,我們必須給孩子經驗,然後經過練習,他才會有能力,例如:我們沒有給孩子騎過腳踏車,孩子就不可能具備騎腳踏車的能力。而當孩子擁有的能力愈多元,他就愈容易整合不同的能力,做學習遷移,孩子也就會學得更好。而豐富的體驗,也是孩子創造力的重要素材喔!

孩子需要美感經驗

國語第八課〈美,是一種感動〉認為美的本質就是感動,當我問孩子有沒有被「美」感動的經驗時,有一個孩子說:從來沒有。孩子這麼理直氣壯的說,我不意外,因為我們大人沒有教過他怎麼用眼睛去觀察,用耳朵去聆聽,用心去感受。其實我們每天都在與美相遇,「靜觀萬物皆自得,落花水面皆文章」,我們必須以身作則,帶孩子多多去體驗美,不管是來自於大自然的美、藝術作品的美,還是人情之美。

有人可能認為,音樂會、舞蹈表演、戲劇演出、歷史文物……自己沒有藝術細胞,不懂得欣賞啦!博物館、美術館、專題展覽等,自己沒有興趣也跟生活無關,何必去呢?這些經過萃鍊的藝術,其實不需要特別的訓練,只要你願意,用直觀去體會,一樣能夠欣賞,甚至是獲得心靈洗滌後的滿足或平靜。

岔開話題說個經驗談:很多老師們很怕帶孩子上美術館、博物館,因為我們的孩子缺乏欣賞藝術的訓練,他們會把美術館或博物館當做遊樂場,在裡頭衝來衝去,沒有興趣聽講解,也不知道要看什麼,那是因為我們從小沒有養成孩子的參觀素養,這是很可悲的現實。所以當我參觀展覽時,看到少數國小年紀的孩子,很專心很安靜的在欣賞作品時,我都會感動很久,萌生小小的希望。因此,預告一下:班上每次寒暑假作業,我會放一個參觀展覽的作業,讓參觀素養好好紮根。

 

未來AI世代,孩子要擁有哪些人工智慧不可取代的關鍵能力?藝術、創意、哲思、協作能力等,身為師長,我們應盡可能提供孩子多元的學習管道。學校讓廠商進校園售票就是想提供孩子多元學習,而我撰寫這篇文章也是這個原因,純粹聽到孩子的話語有感而發,絕非為某些展覽催售(我其實沒有太在意今天發的是什麼展覽的傳單),因為畢竟展覽活動還是需要篩選的。